备受关注的“氯乙烯”有多危险?
发布时间:2023-11-17 16:34:50
打印
氯乙烯:氯乙烯(又称氯乙烯)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、略带芳香气味的气体,受压后变成液体。工业上主要用于聚氯乙烯的合成及其他塑料制品的生产。
氯乙烯的特性:
氯乙烯是一种无色、易液化的气体,具有特殊气味,主要具有神经毒性和刺激性。2012年,氯乙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。短期接触高浓度氯乙烯气体可引起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胸闷、乏力、步态蹒跚、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临床表现,严重者可导致死亡。长期接触氯乙烯可引起慢性中毒,临床表现为肝和/或脾损害、雷诺现象、肢端骨溶解等。
氯乙烯管理及运输要求:
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极易燃易爆的气体。因此,其生产、储存、运输和使用都有严格的防火、防爆要求。
①密闭操作,充分通风;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、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、防静电工作服、耐化学手套;
②工作和储存场所应阴凉、通风,远离火种、热源。严禁吸烟,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。应采用防爆通风系统和设备,防止气体泄漏和与氧化剂接触;
③运输过程中,气瓶及容器必须接地、桥接,防止产生静电。运输车辆应当配备相应种类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
④小心装卸,并配备相应种类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和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
氯乙烯泄漏后如何应急处理?
迅速疏散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向和相对高地,进行隔离,严格限制出入,切断火源,防止突发爆燃造成更大后果。
氯乙烯燃烧时分解,产生有毒、腐蚀性的氯化氢和光气烟雾。因此,消防人员进入灭火时,必须穿戴防护服和自给正压呼吸器进入相应区域进行操作。
扑灭氯乙烯火灾时,应切断气源。如果无法扑灭火灾,且残留氯乙烯量较少且对周围环境没有危险,可以让火自行熄灭,然后进行处理。在其他情况下,使用粉末、二氧化碳或水雾来灭火。由于氯乙烯是爆炸性气体,灭火时应采用喷淋水使钢瓶保持冷却,并在有遮蔽的位置灭火。
尽可能切断泄漏源,用工业覆盖物或吸附剂/吸收剂覆盖下水道等泄漏点附近的地方,防止气体进入,合理通风,加速扩散。筑堤或挖坑来容纳产生的大量废水。如果可能的话,用排气扇将残余气体或泄漏气体送至洗涤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柜。泄漏容器在使用前应妥善处置、修理和检查。推荐阅读相关文章:
聚氯乙烯的组成结构